首页/ 新闻首页/ 店铺经营/ 如何获得加盟创业点子?
如何获得加盟创业点子?
编辑

2012-11-22 00:00

1160
不吸引人筛选条件和费劲筛选条件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是让你远离那些你瞧不上的问题,而后者是你惧怕的问题,通常后者比前者对你的影响更加大,因为费劲筛选条件更像是一种幻觉,即便不是,那也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自我沉溺。

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如何获得创业点子?

  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

  硅谷创业教父、创业公司孵化器YC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Graham)本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获得创业点子》的文章,从创业点子的发现、筛选、竞争以及学校教育等多个角度为创业者详细指点了如何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创业点子。他指出,创业者需要去发现身边的问题,而不要凭空想象。大多数好的创业点子最初都是只针对很小的特定用户群体。

  创业之前最需要做的并不是想创业点子,而是去发现问题。说不定你自己头疼的事情就有可能是潜在的商机。

  最好的创业点子具有三点共性:它们是创始人自己想做而且有能力实现的,另外,很少有人意识到其价值。当今的巨鳄们如微软、苹果、雅虎、谷歌和Facebook都是凭借这样的好点子起家的。

  发现问题

  为什么说要重视自己身边的问题?因为自己身边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的,着眼于这些问题必然强过自己闭门造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用户需要产品能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不着边际地空想出来的问题。

  1995年,我自己成立过一个公司,为画廊提供在线画廊服务。但是画廊的老板们显然根本不想把自己展出的画放到网络上。这压根就不是艺术品行业能接受的商业模式。我为了去实现这个看起来很蠢实际上也很蠢的点子花了整整六个月。而直到被一个个客户完全否决后才让我认识到这个点子有多么的不切实际。即使一次次打击之后,一种怀才不遇的郁闷还一直支配着自己,让自己愚蠢地相信努力不会白费。

  可惜直到现在,仍然有一些创业者们执着于一些谁也不会关心的点子。他们的问题和我之前一样:为了创业而去想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创业。正因为如此,他们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点子去做着无用功。在投资界,我们把这些创业公司的点子叫做“made-up”(捏造)或者是“sitcom”(情景喜剧)。这就像是一个为了讲述创业历程的电视节目,编剧们为了生存必须去捏造一些点子让“创业公司”去开发。但是真正好的创业点子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不是编剧们想想就能找到(除非他们真的够走运),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可能想到一些听起来蛮不错的点子,但是实际上却糟糕到完全没有人关心。

  打井

  当一家创业公司成立时,一定得有一些真正的用户需要他们的产品。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真正的用户一定要是非常急切的想要它的固定用户,而不是一些用了一次就再不用的尝鲜者。通常来说,这个用户群体刚开始会比较小,因为如果是大多数人都需要而又是一个几个人就能够实现的东西肯定早就已经面世几百年了。所以创业者们需要做出妥协,要么开发一个针对巨大的用户群但是使用频率比较低的产品,要么开发一个针对小用户群但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产品。后一种选择中可能大部分点子都不一定好,但是好的创业公司基本上都是靠这样的点子起步的。

  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同时投资着很多的项目,应该说这些大公司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的大部分需求。要想在大公司们的夹缝中取得生存空间,创业公司就需要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个产品并将它做好,也就是“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把创业想象成挖洞,你可以选择挖一个很大但很浅的坑,也可以挖一个很窄但很深的洞,就好比打一口井。

  编造的想法通常属于第一种。许多人痴迷于针对宠物主人的社交网络这样的想法。

  几乎所有好的创业点子都是第二种,如微软的第一个产品AltairBasic。当时Altair电脑只有数千名用户,但是如果没有微软的产品,他们只能用硬件语言编程。三十年后,Facebook走了微软的老路,它在设计之初仅仅针对哈佛的学生们。大概也就几千人的规模。但是正是这几千人却非常渴望这种产品的出现。

  对于创业者们来说,创业之前最需要考虑的两个问题是:目前哪些人需要什么?哪些人非常想用这个产品,即使它还只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做出来的,而且是漏洞百出的测试版。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还不明确,还请三思而后行。

  你需要的不是井本身的“窄”,而是它的“深”。窄只是深(和速度)的副产品。实际上,这两者实际上是紧密联系的。当你知道产品将吸引特定用户群或用户类型时,这是个好迹象。

  但是,小范围用户群的需求是好创业点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果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的产品永远只停留在为哈佛学生服务的层面上,那么他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成功了。Facebook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在小范围市场中取得成功后迅速扩张到了更大的市场。当Facebook在哈佛这样的学校成功之后,与之类似的大学生市场很快就接纳了它。当所有的大学都加入进来之后,其他用户都蜂拥而至。

  Facebook实际上走着微软当年所走过的路:从仅仅支持Altair的Basic开始,到支持所有电脑的Basic,再到支持Basic之外的语言,再扩张到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最后上市。

  直觉

  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可以扩张到更大的市场?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正是大公司渴求的产品或者只是一个不会受重视的小玩意?大部分时候创业者们自己也很迷惑。Airbnb创始人一开始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启了多么大的市场。最开始他们只是想针对某些用户做一个好产品。他们为房东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将自己家里面多余空间出租的平台。但是他们并没有预料到这个市场可以扩大,直到事实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不得不跟进更多用户的需求。他们最开始只知道需要做好这个产品。这也许正是比尔盖茨(BillGates)或者扎克伯格最开始所想的。

  或许有些点子在设想之初就想好了扩张的过程。或者有一些投资专家能在一家创业公司最初的产品上规划这个产品的未来。但是无论创业者多么有经验,这些规划所能预测的都很有限。因此,对于创业者们来说,首先需要铭记于心的一点是:扩张的过程是难以预见的。

  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开始的。苹果、雅虎、谷歌和Facebook最开始并不是一个公司。他们的创始人们灵机一动的好产品缔造了这些伟大的公司。

  回头看一下这些创始人的成功历程,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是一个机遇契合了他们有准备的头脑。当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PaulAllen)听说了Altair电脑的问世,第一个点子就是“我们可以为它写一个Basic解释器”。德鲁?休斯敦(DrewHouston)发现他忘了带U盘时就想到“如果可以把文件放在网络里面并随时可以访问就好了。”听说过Altair电脑的人很多,忘带U盘的人更多。但是只有这些有着充分准备的人注意到了其中的问题并把握了机遇。

  对于渴求创业点子的创业者来说,“发现”比“想”更重要。YC将这种从创业者自身经历中诞生的创业点子称为“有机创业点子”。最成功的创业公司往往是以这种方式开始的。

  这可能不是创业者们喜欢听的话。他们想要的是找到好创业点子的窍门,而不是要他们去做好准备。但是这确实是无可争辩的真理。其实这也可以算做是一种窍门,只是这个方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对于并不处在技术发展前沿的人,想创业就得去主动去接触这些知识。事实上,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在一年内学会最新的编程技术。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将至少要发展3-5年,相比之下,一年的准备时间是一笔划算的投资。尤其是如果你想寻找创业合伙人。

  要处于快速变化的行业前沿,并非必须学习编程。掌握编程技术是并不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但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正如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所说,软件正在入侵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个过程还将持续几十年。

  熟练的掌握技术意味着当创业者有好的点子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实现这个点子。虽然这不是必须的(比如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Bezos)就不懂编程),但是这可以成为创业者的一个优势。同样是想出Facebook这个点子的人,不懂技术的人只能说:“这是个不错的点子。”但是懂技术的人就会说:“这点子不错,我可以试试今天晚上把它搞出来。”更好的是自己是开发人员兼用户,这样测试也可以自己解决了。

  留意

  如果你生活在未来,获得创业点子的方式是寻找那些缺少的东西。如果你真的处于快速变化的领域最前沿,就会发现一些明显缺少的东西。不明显的是它们正是创业点子。因此,如果你想要发现创业点子,不要仅仅开启“缺少什么”这个筛选条件,同时还要关闭其他所有筛选条件,特别是“我们能成长为一家大公司吗?”。如果最开始就考虑这些事,你不仅会错过很多好的创业点子,还会让自己专注于错误的点子。

  大多数缺少的东西都需要人们花时间来发现,你必须留意身边的点子。

  当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时,回想起来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非常明显。你需要关闭通常妨碍你发现它们的筛选条件。这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为当前的状态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中思想最开明的人都经常这么做。如果停下来质疑所有事情,你就无法前进一步。

  就如同在思考创业点子的同时也会产生坏主意一样,做那些看起来像“玩具”的东西也会让你发现好的点子。当某个东西看起来像“玩具”时,这也意味着它具有点子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除重要性意外)。它很酷,用户喜欢,只是重要性不够。但如果你生活在未来并打造某个用户喜欢而且很酷的东西时,它的重要性可能超过外行的看法。当苹果和微软刚开始开发微型计算机时,人们普遍认为它是玩具。BackRub(谷歌搜索引擎最初的名字)曾经看起来像微不足道的科学项目。Facebook最初只是本科生相互悄悄跟踪的方式。

  YC孵化的很多企业都在做那些被外界认为像“玩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这就证明了这些企业拥有非常好的点子。

  如果你拥有长远的眼光,你就能够把“生活在未来并打造缺少的东西”这件事做得更好。

  生活在未来并做有趣的事情。

  学校

  我建议大学生试着去做事情,而不是学习“企业家精神”。只有亲身去“创业”,你才能更好的了解它,那些成功创业者的例子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大学你应当规划自己的未来,学校是做这件事情的最好场所。不要耗费时间来学习创业最容易的部分,你应当试着成为具有创业潜质的人。

  领域之间的碰撞是创意的源泉。如果你懂编程,并且开始学习其它领域,你将会发现很多问题都能够用软件解决。实际上,你将会在其它领域发现新的问题。

  当心研究。如果一名本科生写了一篇论文,内容是关于他的朋友们已经开始使用的某些东西,那么这很有可能意味着一个好的创业点子的出现,博士论文则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一个点子的研究成分越重,它就越不可能用于创业。因为研究的范围往往比较狭窄,因而不太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而当你的点子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问题时,你通常能够摆脱学术研究带来的局限性。

  竞争

  好的点子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当你拥有它的时候通常会觉得已经晚了。但不要沮丧,担心自己起步晚了是好点子出现的标志。即使你发现其他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你也不会太晚。初创企业被竞争对手消灭的事情非常少见,因而你大可不必为此担心,除非竞争对手有办法让用户远离你。

  如果你不确定,去问问用户。你是否太晚是由是否有用户需要你所做的东西所决定的。如果你有竞争对手没有而用户又需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有了领先的机会。

  当面临竞争者时,错误也会随之出现。缺少经验的创始人通常给予竞争者太多信任。要知道,你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你,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在一个好的点子上遇到竞争对手比在坏点子上没有竞争对手要好得多。

  不要担心自己将进入一个对手众多的领域,你要坚信自己会注意到其他人忽略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谷歌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一个充斥着竞争对手的领域表示那里存在需求,并且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出现。初创企业不能幻想着自己进入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并且那里没有竞争对手。因此任何成功的初创企业要么进入一个充满竞争对手的市场,但是自身拥有秘密武器,要么进入一个看起来很小但之后会变大的市场(例如微软)。

  筛选

  当你在寻找创业点子时,记得关闭另外两个筛选条件:不吸引人和费劲。

  绝大多数程序员脑海中的创业过程是这样的:写几行牛逼闪闪的代码,放到服务器上,然后就坐等收钱。他们可能不愿意处理枯燥无味的琐事或者牵扯进乱糟糟的现实世界中,理由是这些事情会拖慢进程。但是这样的偏好广泛传播导致一些不错的创业点子的空间被大为压缩。如果你愿意在这些无聊乏味的点子上花些心思琢磨,极有可能发现有价值的点子等待实现。

  不吸引人筛选条件和费劲筛选条件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是让你远离那些你瞧不上的问题,而后者是你惧怕的问题,通常后者比前者对你的影响更加大,因为费劲筛选条件更像是一种幻觉,即便不是,那也是一种更为严重的自我沉溺。进行创业意味着付出相当多的劳动,即使产品可能并不需要很多的努力,不过,你还是有很多琐事要做,比如和投资人打交道,招聘和解雇员工等等。所以如果你有一个不错的点子但是担心费时费力,那么你要知道,任何一个点子其实都要花费精力。

  窍门

  当寻找创业点子时,从你擅长的领域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是个数据库专家,那么就不要想着为年轻人开发一款聊天应用,就算这是个不错的点子,你也不能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对那些跟数据库有关系的点子,你可以充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如果你觉得在数据库领域想个好主意有点困难,那是因为你的知识体系提高了你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邓宁-克鲁格效应,即认知偏差现象。

  从你需要的地方寻找点子是最有效的。

  一般来说,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让自己的需要和别人不同,与众不同是非常好的。

  如果你改变了点子,想想是否发现了任何需求,一些大的创业公司就是这样起步的,Hotmail就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在日常工作中记下了一些关于之前创业公司的点子而开始的。

  创业之初,往往选择为那些规模较小但是又很重要的用户服务,如果是那些大公司不屑的领域就更好了,因为这往往会误导他们的判断。举例来说,在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Wozniak)开发出苹果一代之后,他觉得有义务告诉他当时的雇主惠普公司,不过幸运的是,惠普拒绝了他,理由之一是惠普当时使用电视机作为显示器。

  寻找创业点子是一门非常微秒的学问,这也是绝大多数尝试的人都失败的原因。单纯地思考创业点子并没有很大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更为间接的:如果你有好的行业背景,好的创业点子可能容易想到,不过这也不是立即就会有的。注意到缺少什么会花费很长时间。

  生活在未来,做有趣的事,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不过这才是真正的创业良方。

关键字阅读

集成环保灶 创业 加盟 技巧

阅读上一篇

阅读下一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企业供稿、其他(非本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集成灶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集成灶网”。

3、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0573-82828699)或发送邮件至2996548702@qq.com,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集成灶网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集成灶网所有。

相关阅读
+ 查看更多 +
  • 集成灶网感兴趣

    即刻提交资料,加盟管家马上与您取得联系

    加盟管家

    王老师

    18005730356 在线加盟咨询
    猜你喜欢
    + 查看更多 +
    最新资讯
    + 查看更多 +

    加盟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集成灶网展示详细的集成灶加盟信息,同时集成灶现面向全国空白区域招商,诚邀加盟商共创未来!

    点击查看更多 集成灶品牌集成灶加盟等信息!

    集成灶网 - 集成灶值得信赖的平台
    Copyright © 2006-2025 jcz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对 集成灶 很感兴趣

    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