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月底,逼单成了销售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才能完成当月销售目标?
每逢周末、月底,逼单成了销售团队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才能完成当月销售目标?
逼单是整个销售业务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逼单失败你的整个业务就会失败。其实整个业务过程就是一个“逼”的过程,逼要掌握技巧,不要太操之过急,也不要慢条斯理,应该张弛有度,步步为营,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01
客户为什么一直没有跟你签单?
很多同事提出客户总是在拖,其实有时候不是客户在拖,而是你在拖。
你不去改变,总是在等着客户改变,可能吗?做业务从来不强调客观理由。客户不签单肯定有你没做到位的地方,想一想?这是一个心态问题。
02
认清客户,了解客户目前的情况,有什么原因在阻碍你?
你一定要坚信,每个客户早晚一定会跟你合作,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时间提前,再提前。
原因:意识不强烈,没有计划,销量不好,只是代理,建设新厂房或是搬迁,正在改制,品种单一,客户有限,太忙,价格太贵,对你或是公司不了解、不信任、没人管理等等各种理由,我们一定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03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不要慌,不要乱,头脑清醒,思路清晰。有问题我们要去分析、解决,有问题是正常的。
04
抓住客户心理,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
你要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他担心什么?他还有什么顾虑。
05
一切尽在掌握中,你就是导演
你的思想一定要积极,你怎么去引导客户将劣势变为优势,将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
06
为客户解决问题
帮助客户做一些事情,为客户认真负责,为客户办实事、办好事,让客户感受我们的工作态度。
07
征服客户,发扬蚂蝗吸血的叮与吸的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工作时间里, 还有业余时间里,一定要有耐心,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用你的执着感动客户,要让客户说:唉,小伙子我真服了你了。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的业务人员去学习。过来跟我干吧!我高薪聘请。
08
能解决的就解决,不能的就避重就轻,将问题淡化,避开
这就要求你头脑 一定要灵活。
09
假设成交法,是我们做单要常用的方法之一
先让他观看一下我们的客户案例,或者在签单以前先填写一下表格,当谈的差不多的时候,要说:我们办一下手续吧(签合同打款)。
10
逼单就是“半推半就”,就是强迫成交法
以气吞山河之势,一鼓作气将客户搞定。让客户感觉的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11
编制一个“梦”
让客户想想我们的产品给他带来的各种好处。
12
给客户一些好处
也可是最后的杀手锏,一定要抓住客户心里,怎么说,给谁?谁是重要人物,怎么给?或者是以礼物的方式。
13
放弃
当然只是暂时的,以退为进,不要在一些“老顽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慢慢来,只要让他别把你忘了。
14
学会观察,学会聆听
在与客户谈单时,一定要多观察,通过对客户(眼神、举止、表情等)的观察,及时了解客户的心理变化,把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聆听可了解客户的真正需要,这样就容易与客户达成共识。
15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在与客户谈单时,因为你的介绍已经引起了客户的欲望,这时就应使用假设成交法,在与客户聊的同时,把合同及附件拿出,一边和客户聊一些和签单无关的事,一边把合同和附表填好让其签字盖章。
16
抓住客户的弱点,临门一脚
在与客户谈单时,客户只要说产品肯定会要, 但再比较一下,你回去等我的电话。这时尽量不要等,抓住客户的焦点,先奉承再逼单。
17
把握促成签单的时机
人的心思是无法掩饰的,总会通过语言或行为表现出来。在访问时要留心观察。一般来说,以下所述为顾客购买欲望启动的时候:
口头信号:讨价还价、要求价格下浮时;询问具体服务的项目,产品的详情时;询问收货周期时;
行为上的信号:不停地翻阅产品的资料时;要求产品操作,操作是表现出对产品有浓厚的兴趣时; 开始与第三者商量时; 表现出兴奋的表情时; 身体向前倾斜,不断点头向前倾,微笑, 有犹豫不决表情时。
18
促使客户做出最后决定
当你与顾客谈判进行到一定程度,遇到障碍时,要设法促成对方做出最后决定。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方式:
假定客户已同意签约:当客户一再出现购买信号,却犹豫不决时,可采用这个技巧,使对方按你的思维做决断。
如帮助客户挑选:一些客户即使有意购买,也不喜欢迅速签下单。这时我们要审时度势,解除客户的疑虑,而不要急于谈订单的问题。
欲擒故纵:有些客户天生优柔寡断,虽然对你的服务有兴趣,可是拖拖拉拉,迟迟不做出决定。这时,你不妨故意收拾东西,做出忙碌的样子。这种举止有时会促使对方下定决心,但是在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可不能真离开客户,即使离开了,也要马上又联系,以免被人钻了空子。
19
签约时的注意事项
小心说闲话,以免前功尽弃,不能轻易让价。 尽可能在自己的权限内决定事情, 实在不行,则打电话请示经理批准,一定要让客户感到你已经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客户争取最多的利益。
不露出过于高兴或高兴过分的表情。设法消除对方不安心理,让其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到了最后阶段,不可因客户的挑剔言论而与其争论。
文章来源:企业供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转载、企业供稿、其他(非本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企业供稿(包括供稿配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作者观点,本站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2、凡本网注明"原创"的内容,均为集成灶网原创,转载时请在显眼位置标注“来源:集成灶网”。
3、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或者使用了版权图片,请与我们联系(0573-82828699)或发送邮件至2996548702@qq.com,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侵权内容或版权图片。集成灶网将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
附则:对免责及版权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集成灶网所有。